一、消毒的作用
1、控制疾病传播
在养鸡卫生防疫方面,采取有效的消毒管理,才能杀灭或消除饲养环境或器具、设备表面的有害微生物,减少微生物的数量,从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进雏之前,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洗和熏蒸消毒,避免上一批次的病原微生物传染给下个批次。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每周带鸡消毒两次,每周进行一次场内环境消毒,以免病原微生物在栋舍间进行传播。提倡全进全出的横向隔离防疫手段,消毒这一方式也能在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尤其不同日龄栋舍间的消毒隔离,体现尤为明显。
2、以防呼吸道疾病
鸡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靠灰尘和飞沫,鸡舍外界环境卫生也是引起家禽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带鸡消毒,消毒药水的小液滴可以黏附空气中的粉尘及病毒细菌颗粒,起到降尘杀毒的作用。通过坚持带鸡消毒,一般情况下鸡舍内鸡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及投药费用会有明显降低;鸡只体质健康也得到保障使得其能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同时还要做好饲养密度管理,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从而能够有效预防家禽的呼吸道疾病。
3、适当增加湿度和降低温度
在进行鸡舍内的消毒时,消毒液中的水分不仅能够沉降灰尘和飞沫,还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健康发育。
舍内水汽通过蒸发散热,能够起到降低舍内温度的作用。夏季舍内温度较高时,通过喷雾可以降低舍温 2-3℃,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减缓热应激对鸡带来的影响。在寒冷的冬季进行喷雾消毒前,为了避免舍内温度下降较多对鸡产生冷应激,建议将鸡舍温度提高 2℃左右,有利于减轻消毒降温的影响。
二、科学消毒方案
1、认真彻底清扫
确保消毒效果的前提是进行认真清扫工。部分养殖者忽视清扫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在没有清扫的情况下进行消毒,消毒效果无法保证。
建议空舍期间的消毒程序为:清扫、冲洗、喷洒消毒、熏蒸消毒。带鸡消毒前应将舍内卫生打扫干净,场区环境消毒前也应进行认真清扫,有条件的可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进行喷洒消毒,这样才能彻底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获取有效的消毒效果。
2、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
部分养鸡场没有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只是采取随意性消毒。在喷洒消毒鸡舍时杂乱无章,不能按照由里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不重视带鸡消毒,只进行场区和门口消毒,在对鸡舍消毒时只简单喷洒一遍,而对屋顶、排粪沟、设备和用具等没有彻底消毒,这样病原微生物就有了良好的繁殖场所,为鸡感染疾病奠定了基础。
养殖场必须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根据空舍消毒、带鸡消毒、环境消毒、用具和设备消毒等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消毒程序,定时、定量、定人做好消毒工作,并在消毒结束后安排兽医人员进行检测,只有检查病菌含量合格后才能说明消毒工作是有效的。
3、消毒液的选择
消毒剂的选择不可过于单一:只用一种消毒剂容易造成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同一批次的鸡应该交替轮换使用消毒剂。
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不同成分的消毒剂,而不是不同商品名的消毒剂。在市场上销售的很多消毒液,大部分是同药不同名,要详细查看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从而进行区别,交替使用。带鸡消毒一般建议使用季铵盐类、碘制剂等无腐蚀性、无刺激性消毒药。
4、选用消毒剂要有针对性
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和作用是不同的。一般的病毒体对含碘消毒剂较敏感,而细菌则对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剂较敏感。
因此,在病毒病流行的时间段应该使用含有碘的消毒剂,而在细菌病多发的时间段应该使用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剂。
5、保证消毒药剂量合理
如果在消毒前配制消毒药液不合理,只是靠人为的估量来添加一些消毒液,不能保证消毒液浓度合理。如果消毒药剂量较小,就不能有效杀灭环境的病原微生物。反之,添加消毒药的剂量过大时,有的也不一定能够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三、消毒工作仅是综合防疫的一部分
有的养殖场认为消毒是万能的,可以将环境中的病菌彻底杀灭,而忽视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和其他方面的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殊不知如果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适宜时,即使消毒也阻挡不住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速度。
同时如果免疫接种不到位,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也可以给病菌入侵创造机会。
因此应提高管理水平,为鸡提供舒适的环境湿度、温度,降低饲养密度,增强机体体质和抗病能力。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并确保免疫效果、让鸡只具有均匀有效抗体,才能达到抵御外界野毒感染的目的。
消毒工作是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对不能代替免疫、饲养等组合手段,认识到这点非常重要。蛋鸡养殖涉及的环节众多,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完美”,那结果很有可能是非常美好的。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文综合自鸡病专业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联系删除!